.





香草農場主人吳文平 - 返鄉遊子香草園




香草農場主人吳文平 - 返鄉遊子香草園



返鄉遊子香草園
香草農場主人吳文平:「現在農村的年輕人會發現一個問題,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家庭重要?我寧可跟家人吃一碗陽春麵,也不願意自己在那邊嗑鮑魚。」

簡單卻充滿美好,滾水鬆開香草茶葉,也注入了對故鄉跟家人的濃烈情感。吳文平:「家人就在這裡啊,你眼睛看到很多(香草),都是我的家人。」

餐廳需要的香草全是自己栽種,占地半公頃的農場是吳文平的夢田,對親人的依戀,隨著養分一塊澆灌香草。吳文平:「看一下蝴蝶,聞得到的也有了,看得到蝴蝶翩翩飛舞,聽得到青蛙,這不是天堂這是哪裡?」

「這就是天堂」,能回到家鄉落地生根,不須要離開高堂,甘心放棄外地多年打拚。吳文平:「我覺得跟父母親住在一起那是一種責任,也是一種報恩;我寧可選擇放棄攝影回到故鄉來種田,寧可過簡單的生活,也不一定說要賺多少的錢,也不一定說要有多少的名利。」

高屏溪畔是童年遊戲場,只是多數農村孩子的宿命是求學起就得離鄉背景,體恤家裡經濟狀況不好,高中念建教班,後來學攝影,到台中拍婚紗攝影闖天下。吳文 平:「爸爸是晚上開始,黃昏出去外面抓魚,抓到隔天凌晨,凌晨換媽媽騎著腳踏車載著魚貨挨家挨戶賣魚,很辛苦,如果今天抓不到魚,明天家裡就完全沒有飯可 以吃,在這個故鄉,沒有很好的工作機會,會把孩子往外推,也是父母親很悲哀的一件事情,她們想(要你)回來,又不好意思叫你回來。」

外地遊子生活始終有個放不下的牽掛,「還是要回家」,在心底跟自己打好契約。吳文平:「不想要等到父母親年老或生病才回到身邊來,其實這樣子我覺得還滿對 不起他們的,我每一次中秋節或者是過年的時候,要跟老闆請假,就得看老闆的臉色,我會覺得有時候這麼卑微的一個跟家庭的相處,就真的很難。」

「回家」不就可以化解難題?2000年那年,毅然決然辭掉婚紗攝影,回到屏東老家後,從賣檳榔到搬貨,什麼都作,一次因緣際會注意到薰衣草。吳文平:「那 個時候大家對香草的印象都是,啥?香草是香草冰淇淋,都是這樣子,不是喲,那香草是一種植物嗎?大家對薰衣草、香草之類有好奇,不清楚,就是一種創意。」

當時社會開始崇尚健康無毒,香草蟲害不多,能夠有機栽培,作景觀造景,也能入菜、當茶飲,決定一頭栽入。吳文平:「如果大家都覺得不錯的行業,我想就沒有 什麼創意,大家都會去做,如果技術門檻不夠高,你被取代的機會就更大了,所以很多事情,你有這個創意之後,你必須要辛苦一段過程,我永遠都相信是這樣 子。」

萬事起頭難,香草適合涼爽的環境,在中部山區可以一年四季栽種,但在屏東頂多只有8個月,只好四處請益專家達人。吳文平:「他嫩葉的時候軟,你怎麼剪它沒 關係,最後底下會變成木質、木頭的,有些植物不適合剪,剪就變成沒有辦法再生長,不知道這一刀剪下去到底還能不能回,或者是需要明年才能掌握到生長的狀 況,時間是比較難的。」

創業維艱,也沒錢,環境造景就往大自然就地取材,小到連鋤頭都是借來的。吳文平:「你可能要先去把漂流木拉、拉、拉,從河床拉到馬路旁邊,那漂流木又很重,再趕快去跟人家借個貨車,1、2個小時趕快到馬路旁邊,就是漂流木旁邊,再趕快把它載到村子,載回來。」

家人沒說過一句反對,唯一掛嘴邊的是擔心身體。吳文平:「作到飲食不正常了,造成胃潰瘍,造成吐鮮血,半夜起來覺得很想吐,吐的整個都是鮮血,都這樣子,救護車來,還跟救護車講說不好意思你等我一下,我先洗個澡。」

母親全看在眼裡,心好酸。吳文平媽媽:「我會覺得說,身為父母的應該要,有些父母都會留一些財產給孩子,你小孩就不用那麼打拚了,可是我沒有啊(哽咽)。」吳文平:「差不多啦,來、來、來,還剩一張、你都沒有很環保。」

孩子承歡膝下,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該是天經地義,但怎麼在鄉下變成矛盾糾結。吳文平媽媽:「有些孩子去外面,有些就出國去,你要多久才看得到?對不對,我們 的孩子要是肯回來,我們每天都看得到。」吳文平:「還好我們書念不高,妳每天都看得到。」吳文平媽媽:「我們也沒辦法給你念啊。」

母子連心,清楚孩子回來是為了陪老人家,無怨無悔地挺他築夢。

吳文平媽媽:「挖到這個掌心都腫了再消、腫了再消,還出水這樣捏。」吳文平:「雖然家裡人是真的是沒有錢去支持你,哪個精神上是遠比金錢價值更多。」吳文平媽媽:「哪個手都這樣挖啊挖。」吳文平:「我們只有往前不斷地走。」

摸黑到溫室育苗,沒了太陽,溫度低了,香草苗的存活率反而更高。吳文平:「(灑水後)要等一下,要讓它吃一下。」

吳文平vs.媽媽:「有在講話就不會打瞌睡,隨便講啦,講東講西,聊小時候,小時候,以前事情,聊小時候如何被她揍(笑)。」

吳文平媽媽:「因為這裡是我們鄉下比較偏僻的地方,基本上是比較少人願意來,我們的公墓就在土地往後一條街,他爸說,啥?頭腦壞掉,你頭腦壞掉,其實他們就不了解啊。」

對大多日落而息的農民來說,起初還真不了解種什麼作物得忙到三更半夜。吳文平:「有人說這個少年啊躲在這個地方,是在幹什麼?是不是在那邊吃藥?就是在吸 毒的孩子,甚至有人問我說你在那邊你不怕鬼喲?我說怎麼會不怕?我怕得要死,但問題是鬼看到我可能會更怕,因為我們窮的要死,我們是窮鬼(媽媽笑)。」

再窮再苦也不能退,因為不只母親,太太跟岳母全家都總動員。吳文平:「我二姊從一開始就很支持, 每一天都回來幫我的忙,嫁人了還回來幫我的忙,初創的時候,一整年都是無怨無悔。」

香草入菜源自西式料理,但太過西化,鄉村接受度不會高,擅長料理的二姐結合了中餐跟日風。

吳文平:「在淋醬的時候,很自然會有香草在裡面,遊客一度不知道,就會覺得你的衛生管理有問題,叫你們的主管出來,在那邊開罵,還會調侃你們,你們廚房是蓋在大樹底下是不是?怎麼會有樹葉?」


不只料理,香草茶對喝慣烏龍、紅茶的味蕾也是顛覆,花了快2年時間,找出滑順口感的比例配方。吳文平:「在試泡的時候,比例加不對,喝到整個頭都在暈,就是很暈就對了,一整天都在試茶,一點點就很香,稍微過量就不行,就會變成太香,主調、副調跟次要的都必須抓得很準。」

從朋友開始推廣,逐漸傳出口碑,第5年開始擴大規模,背水一戰,卻經歷創業以來的最低潮。吳文平:「因為沒有錢,又想做,你就跟銀行借了很多錢,去標會、 去跟會,就是你都沒有賺,1個月要軋60、70萬的票錢,就是員工的薪資啊,廠商的、銀行的會錢,真的是,有時候真的會喘不過氣。」

當然曾想過放棄。吳文平:「也有一度想說我是不是可以不要那麼累,有時候真的賺不了那麼多,也有一度跟廠商拜託,是不是讓我欠個2、3個月,分期就讓我分 期付款這樣,他們從來沒有跟我講一句不要過,就是賣魚肉、賣豬肉、賣菜、作餐具、木工的啦、做水電,全部都是支持我,這些都是、真的是我生命中的貴人。」

親情跟人情扶持挺他度過風暴,從最初栽種,結合飲食,一步步晉升到香草加工跟觀光導覽,吳文平始終清楚,自己只是現狀的一頁縮影,還有更多孩子更需要幫 忙。吳文平:「我們能夠找的工作都在自己的故鄉都已經那麼難,何況是這些單親弱勢的孩子?如果有工作的機會,我的一份心意是我會先考慮到讓那些孤兒院的孩 子來這邊先工作,能夠協助一些跟我一樣辛苦的孩子或一些人,能夠脫離貧窮或困難,也是一件很棒的一件事情;休想閒下來的農場,叫休閒農場,很累啦。」

累,因為工作範圍不只農場本身,還包括一旁認養的河堤,認為孩子得把自己鍛鍊成全方位,才不容易被職場淘汰。吳文平:「其實孩子要學五行,是基本款的金木 水火土,金就是鐵工,木就是木工,水就是水電啊,至少換換燈泡也要吧,火就是料理,餐廳料理,土就是最主要的有機農業栽培,今天你是老闆,一定會選擇多功 能的那一個,相對的,你就是自己要變成多功能的人。」

美化河堤也飲水思源,感謝長輩打造這道河堤,同時對土地的關心輻射出去,變成對人的關心。吳文平:「因此在大雨颱風來,我們的部落不至於生命財產受到威 脅,感謝那些阿伯、阿公,讓我們可以在這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,所以不要看輕自己,時時刻刻都要思考別人,有付出,你要是常常是別人的貴人,你就會得到很多 貴人。」

沒有鋤頭的阿伯、廠商就沒有今日,跟員工一塊做公益,當更多人的貴人。吳文平:「不能等到所謂的有錢,在我的觀念是,每一天我都已經覺得很好過了,這樣就好,在我的生活願意撥出一點點錢,一點點錢來支持獨居老人、單親弱勢的孩子、清寒家庭。」

給魚吃的效果有限,根本之道還是得教會如何釣魚。吳文平:「因此我希望說,我們的故鄉很多的農村孩子不要像我這麼累,如果我能為他們做一點,他們就輕鬆一點,為什麼我不斷去發想,不斷去出去很多的農業,很多的產業。」

想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,把自身的經驗放大。吳文平:「都是鄉下孩子,都為這塊土地在付出。」


對農村人口嚴重外流,在屏北種鳳梨的郭智偉跟吳文平一樣有著共同的嘆息。吳文平:「長輩如果是生病,可以請外傭照顧,可是他只能夠照顧到生理,心裡的那一塊,沒有自己的孩子在身邊,他都會覺得很孤單。」

鳳梨農夫郭智偉:「為什麼台灣年輕人不願意回來農村?第一個就是沒有環境,你沒有那個舒適的環境,讓他沒有經濟、沒有壓力的環境,他不願意回來。」

郭智偉已經從種鳳梨延伸到加工果乾,但卻缺乏觀光導覽這一塊,擅長拍照的吳文平,負責掌鏡,補強行銷。吳文平:「(涼亭)前面設計一個很高的旗杆,8米高,可以做社區的意象活動,或者說鳳梨季開跑,可以吊起來,以後我們的遊客從遊覽車下來之後,可以在這邊先下車休息。」

想把故鄉營造成年輕人願意回來的土地。鳳梨農夫郭智偉:「他雖然是農村的小孩,可是沒有農村的背景,那因為我們也這樣走過來,我們現在把這個技術傳承給他們。」

吳文平:「年輕人為什麼願意留下來?就是你在地有工作機會,在地的產業能夠支持年輕人留在農村、留在故鄉。」

拋磚引玉,希望三代同堂對農村孩子不再是奢想,而是已在不遠處。吳文平:「生產出來的果餅銷售沒有問題,回來農村經營農業又可以有獲利,其實這樣子的話,老一輩又可以照顧得到,自己又可以生存,小孩子每天可以在家都可以看到他,三代同堂的畫面,雛形就形成。」

吳文平:「年輕人留在故鄉,老一輩的智慧可以傳承下來,第二代年輕人在教育孩子才不會造成隔代教養的問題。」

吳文平:「都市是賺錢的空間,但真正的生活其實鄉下是生活的空間。」

這裡才是根,凝聚了親情,噓寒問暖集結出的人情味,宛如沁人鼻息的香氣,清淡卻悠遠,肩上的使命就在於呵護住這份價值。(TVBS)
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 - 記者紓壓麵包窯


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 - 記者紓壓麵包窯



記者紓壓麵包窯
清晨6點,微亮天光中,張源銘跟徒弟劉瑜珊開始忙碌,準備把「睡醒」的麵糰進爐烤。

撲鼻來的香氣卻不是坊間麵包店聞慣的熟悉味道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因為我都用天然食材,(奶油)下去是一個干擾,這個東西你吃大概是這樣子,干擾後會降低、會搶味,把味道搶走,麵包店只要一烤出來,再怎麼烤,出爐,什麼味道?奶油、奶油,那有什麼好玩?食物應該有多種變化,一個是層次,一個是不同嘛。」

想做不同麵包的張源銘也不是烘焙科班出身,正職是報社地方記者,年輕時拚酒,可以連乾2、3杯高粱,前幾年,頭一回體會到何謂酒後一片空白,才驚覺體力已不如前,面臨中年迷惘,想起了久違的幸福滋味「父親做的饅頭」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是父親的愛,你在相對那個時間,貧困的時候可以吃到不一樣的食物,幸福快樂都有,你會覺得甜美,我覺得有很多東西是深植在你腦海裡面的,沉在裡面,偶而來個浪,把這個記憶飄起來。」

熟悉的兒時味道暫時撫慰了徬徨心境,投身新聞20年,幾乎每天醒來總是惶恐,最怕沒題材可寫,長期置身在不確定環境,想找個解壓出口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那做饅頭人家就說最好吃的是老麵,就開始介紹說可以用葡萄、蘋果去養酵母,我就削了蘋果,放到玻璃罐,加了水把它封起來,就靜置,就養出來,我也真的做饅頭(微笑)。」

初試啼聲最深刻的記憶,是媽媽笑盈盈的吃著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做起來發了沒那麼好,發現跟想像中不大一樣,而且有點酸,那我媽是因為是兒子做的嘛,農家的人就是這樣子,不會丟掉,他一定把它吃完,縱然有點酸酸的,這個饅頭那A酸酸(笑)。」

做出東西還能讓人的嘴角上揚,充滿正面療癒性的力量,讓他開始著迷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專心做一件,加上體力的付出,那樣揉的過程會把壓力給釋放掉,有好吃的東西你會高興,又增加更多一點,又得到一點快樂。」

想得到更多快樂,一頭栽入麵粉的世界,憑著外文系背景,讀原文書自修練功,沒想到饅頭還成了引子,領他走進更博大精深的麵包世界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麵包好像可以加一些料,變化比較多,好吧,那時候就玩看看,就開始嘗試用養的酵母做麵包,栽進麵包這頭進來,後來就忘記再做饅頭。」

包進不一樣的餡料,又是另一種麵包,「人生也應該像麵包,擁有不只一種可能吧」,頓時柳暗花明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你看的是未來,你那個時候沒有戰鬥力了,你沒有競爭力,必須趁現在有競爭力的時候去替未來準備,我們又沒有金湯匙可以含,沒辦法啊。」

麵包替陷入中年瓶頸的他開了扇窗,或許能把這當成事業來經營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吃得下去,吐不出來,沒錯啊,要做吃的,就不要想說賺錢第一,是良心第一,有些人說,講那麼好聽,我說賺錢是第二,賺錢是第二,而且你有良心,你的錢才會賺的久。」

長期三餐不定時,胃會鬧脾氣,想做的麵包是吃了身體不會抗議,堅持不加一滴商業酵母,別人發酵不用2小時,他卻得花上14個鐘頭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 「(商業酵母)用的是比較菁英部隊,發酵力特別強的酵母而已,他在短時間為了求時間快,它只是膨脹而已,我覺得發酵的過程不是單一膨脹這樣的東西,裡面還 有分解。」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比較完整的發酵,比較不會讓人的胃負擔那麼重,對某些人來講,好像比較不會胃食道逆流。」

當生活步調老在跟時間競速,往往把自己逼到快喘不過氣,養酵母花時間,修急躁也在磨耐性,才體悟到有時該適時放慢,人生才能走得更遠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我一直用這個麵團在保留我的酵母種,它們都住在裡面嘛,有人跟我講說怎麼可能?你都沒有加任何的商業酵母?可是人家說那樣子發不起來啊,我說我就真的是發得起來啊。」

養酵母不難,但酸才是棘手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我最難就是去找出溫度跟時間差,剛開始在做的時候,真的常常在吃(酸的麵包),吃了1、2年有吧,因為那個酸的部分就是不好克服。」

就像養酵母,孵創業夢也得花時間,跟大多數人一樣,背負房貸、經濟壓力,更沒有可以恣意揮霍的青春,不敢躁進馬上投身,因為擔不起1%的失敗風險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我剛開始只有放假做,就是我休假的時候供貨,週一到週六都在工作,特休假也是在工作,去擺攤啊,該請年休假就去擺攤,我一開始一天做30、40個,慢慢來嘛,另外賺錢來養麵包店。」

工作還是第一,直到延攬也愛吃麵包的劉瑜珊後,張源銘傳授一身功夫,平常日交由劉瑜珊製作,麵包才從原本1、2天,變成天天都出爐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妳習慣先加麵粉。」劉瑜珊:「對。」張源銘:「好,從善如流,現在是妳管的。」

一些認同理念的好友出資入股,替他的夢想注入養分,想像太美好,有時會浮,坦言蓋窯最初是個花俏的念頭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剛開始覺得是點噱頭的感覺,蓋個窯一定很特別,是這樣開始的。」

在書上看到紐約知名麵包店的窯來自澳洲大師Alan Scott設計,做了個瘋狂的決定,出國學蓋窯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「說實在,我到43歲左右吧,第一次當背包客,一個人背著背包,自己搭飛機,自己去澳 洲塔斯馬尼亞,可是後面才了解到一個窯並不是噱頭而已,其實他的技術很多。」

電烤箱聽話,窯卻難以征服駕馭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麵團遇熱所散發出來的水蒸氣通通在裡面,他又是一個蒸籠,他既把它烤熟,又把他蒸熟,所以他這個麵包裡面會保存更多的水分,原來很多電烤箱其實都在模仿他。」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電一打開,30分鐘就可以用了,但這個不行,你要前一天就把它燒好,第二天才能用,燒多少木材?什麼時間燒?還有多少炭?都要常常去思考。」

笑說自找麻煩,花了1年多才摸順窯的脾氣,沒想到麻煩還越找越多,經過AlanScott的啟發,不買現成的穀物麵粉,全部手工現磨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你看,這麼多麩皮啊,因為全榖物他本身還有纖維,還有一些維生素,還有一些胚芽的營養,這些是很重要。」

找回了營養,製作卻更難了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本來你可以膨這樣子,因為你加了雜糧20%,可能變這樣子,這(膨脹)差很多,我堅持做營養一點的東西,如果我一開始只用白麵粉的話,會發的更好,更細緻、更好、更鬆軟一點,我覺得那個只有澱粉而已。」

層次紮實,挑戰早已習慣鬆軟口感的味蕾,叫好卻不叫座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那有部分是知道有這樣麵包的人並不是大眾,也許10個只有3個,我只要那3個,我們是慢慢一個慢慢傳,所以需要時間,我也知道需要時間,所以你要用工作的錢來養它。」

前面5年入不敷出,有一年結算帳面上出現-50萬的紅字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朋友拿錢出來,拿了4、5年,到現在連一毛錢都沒分到,連回本都沒有,我都沒有分過紅(笑)。」

跑新聞追求真相,即便低潮也不要虛華的假像。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我要開什麼店,朋友來捧場,那個是假象,一開始來很多,讓你忙得要死,最後呢,他不是喜歡你的東西而來,他們是因為、因為朋友而 來,這個朋友的交情能賣多久?最後呢,你生意還是垮了,朋友都沒了,這是我用心做出來的麵包,你買去了,給我買去送給別人,最後丟掉,對我是一種侮辱。」

光是努力打平費盡氣力,獲利根本不敢想,也會想這樣的堅持有用嗎?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時間很重要,我也試過早上做,下午烤,可以,沒有時間發酵起來,那個層次感是沒有,就像她說的一樣,吃起來很單調,口感很單調無聊,絕對不會想要吃。」

熊熊火焰也把快涼了的鬥志再度點燃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我有點是個要命的樂觀主義者,就是說,好吧,故意裝沒看到,我媽媽常講說別擔心,你擔心要是能 夠解決,妳就盡量擔心,要是不能解決,擔心沒有用,其實時間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,包括你人生,包括食物跟這個都有關。」

常說做麵包像釀酒,需要時間成就風味,原來人生也一樣,上天直到今年初才對他微笑,終於開始打平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會找這種(麵包)吃的人,他們本來可能不知道,找不到我們,現在找到了。」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這個看起來份量很大,有一半的紫米粉,有那個飯的香。」

顧客:「咀嚼起來會覺得比較紮實,或者是說那種口感,外面吃起來好像吃到那個香氣,只是就沒感覺到自己吃到什麼東西。」

看見吃麵包的微笑臉孔,讓他相信走這個方向是對的,既然走了就不要搖擺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人家賣很好你跟著走,那就不是你了,不是不三不四,就變得 不中不西,你也不是那樣,也不是這邊,他是大企業,所以比較有保障,你是小店,沒有保障,所以我跟他買,你看很多小麵包店倒啊,前年倒很多。」

一旦倒了,有再多健康理念也沒法實踐,分析挺過風暴的關鍵,在於過程厚工,讓量化生產的企業難以複製,也更加確信個人創業,想在弱肉強食的競爭叢林生存下 來,關鍵在於「堅持就不容退讓」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一破那個線就沒有,底線就底線,再破就沒有線,你加1%、2%、3%,你怎麼去測?這東西就很難 去,你一偷懶,那個算偷懶,偷懶之後就越來越懶。」
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(圖)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像有人跟我推銷1斤160,但這1斤要320,這個10元,那個8元,賣你8元,我會問你為什麼賣我8元?我不會為了省那2元冒著有不好東西的風險。」

原本就挑好食材,這幾年更從備料開始,幾乎一肩扛,芋頭、南瓜自己煮,葡萄剝籽後直接加麵粉打,剔除不必要加工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吃的信任是很重 要,你看企業的危機很重要,因為人家開始信任感降低,那一信任感降低,那後面是一直慢慢往下降,那大企業可以,我們小店大概一次趴就趴了。」

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他們有些表面弄一些很漂亮的花樣之類的,甚至還有麻花捲來捲去之類的那樣,不是說不好,對我們來講都是時間成本,我們的東西也是吸引到那樣的人,他要的是好東西,而不是好看。」

與其細細琢磨表相,更想賣的是內涵。窯烤麵包達人張源銘:「我就是一天大概最多200左右,不要超過這樣就好,這樣是可以做一些達到自己標準的東西,經濟無虞,不需要到被錢淹死,很多人最後是被錢淹死,就是一直追錢、一直追錢。」

不諱言工作待遇是麵包比不上的豐厚,但新聞帶來的回響有正有反,經常不可預期,但麵包只要付出一定有回報,看見舌尖被滿足的成就感,會瞬間忘了摸黑起床的痛苦,50歲就在眼前,面臨人生交叉點,張源銘已作了轉彎的充分準備。(TVBS)


林亮亮 - 平常素顏邋遢 政大正妹林亮亮信義區美照讓人驚艷

 

 

 

 

林亮亮 - 政大正妹林亮亮當街拍浴缸照

 

平常素顏邋遢!政大正妹林亮亮信義區美照 讓人驚艷

▲政大正妹當街拍浴缸照網路瘋傳。(圖/翻攝自林亮亮臉書)

 

您敢在熱鬧的信義區,當街洗澡嗎?最近網路上瘋傳這張照片,浴缸被人搬到影城旁的斑馬線上,政大畢業的正妹林亮亮全裸在裡頭擺姿勢、洗泡泡浴,這張大膽又唯美的照片,引發不少網友討論。很多人打趣說,這會害騎士分心吧;事發後林亮亮臉書人氣暴增,但似乎也讓她生活受到影響。

林亮亮友人跟《ETtoday東森新聞雲》記者表示,「其實林亮亮除了拍照以外,每天都是素顏戴眼鏡,走在路上也完全不會有人注意到。」直說她拍照和生活分得很開,平常很邋遢,只有拍照才會有打扮。

其實這張在信義區街頭拍的照片讓不少人驚豔,仔細瞧瞧這名正妹,不顧車來車往把浴缸搬到斑馬線,當街全裸洗泡泡浴,重點部位全靠泡沫遮掩,唯美又大膽的作品開始在網路瘋傳。照片曝光後,網友火速找到剛從政大畢業的林亮亮,臉書也有她外拍的一系列美照,精緻五官在鏡頭前頗上相。浴缸照曝光後,臉書人氣更是暴漲,還有人懷疑是合成照。

回顧當初拍攝是趁深夜10分鐘拍完快閃,林亮亮也在臉書說,曝光度高生活受到影響,引起家人反感,還希望版主撤掉照片,就怕被有心人用有色的眼光看待,模糊了單純的藝術美感。但她思考過後在臉書說,「我覺得不妨藉著大家對它的注意分享一下當初拍攝這張照片的初衷。」

她澄清這是她的構想,是希望讓人留下印象甚至產生想法,而不是只有「喔,滿漂亮的。」而她發自內心的留言,也讓不少人力挺支持,已有1400多人按讚。(東森新聞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.